普外一科成功完成首例十二指肠大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
近日,我院普外一科成功完成首例十二指肠大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,患者术后无不适,目前正逐步恢复中。
患者聂某某,因反复上腹痛3月余,加重2天来县医院就诊,入院查体:全身轻度黄染,巩膜黄染。上腹部强CT:1.右肺小叶结节灶;2.胆总管末端十二指肠内占位。门诊以十二指肠大乳头部占位收住入普外一科住院治疗。入院后给予完善术前检查,特邀请省立医院卢俊教授会诊,并于10月15日上午行十二指肠大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。术中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大乳头部,大小约2.5x1.8cm大小,边界清楚,局部可见散在坏疽,考虑到肿瘤不大,活动可,周围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,远处未见转移结节灶,遂决定行肿瘤局部切除术,该手术风险大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,更易发生胆漏、肠漏、胰漏。技术要求高,手术医师一边切除肿瘤,一边行胆肠吻合、胰肠吻合;用时2小时40分钟,手术顺利完成。此手术虽然切除了十二指肠大乳头肌,但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生理解剖,实现了胆肠、胰肠在原来位置上的重建,手术创伤小,时间短,患者恢复快。术后常规石蜡病理:高分化腺癌。术后第5天,上消化道泛影普安造影示通畅,遂嘱其流质饮食,无不适,目前患者正逐步恢复中。
十二指肠腺癌属于壶腹周围癌的一种,是普外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,还主要包括壶腹癌、胆总管下端癌。壶腹周围癌的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,预后较好。最常见的症状:黄疸、消瘦和腹痛。治疗上传统的手术主要行Whipple手术(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)或PPPD(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),和近两年来新兴的肿瘤局部切除术。
为此,温馨提示广大居民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,遇到皮肤、粘膜黄染,小便发黄的不要大意,要常规行抽血和影像学检查(肝功能、肿瘤标志物、彩超和CT或磁共振检查等),以免耽误病情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